患者的留置针处出汗水了会感染吗

2023-09-19 20:55:22
高歆婧

高歆婧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皮肤科

患者的留置针处出汗水了可能会感染。

留置针是一种软管,可以为患者输液使用,便于临床用药,可以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对打针的恐惧感。如果患者在使用留置针时出汗了,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细菌滋生,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留置针进入血管,从而导致感染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留置针时,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定期使用碘伏、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留置针部位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75%酒精等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患者使用留置针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告知医生,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推荐
留置针针眼处渗水怎么回事
留置针针眼处渗水可能是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留置针型号不合适、患者活动频繁,以及血管条件差、输液时间过长等导致的,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寻就医护人员帮助。1、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穿刺部位若选择不当,如位于关节活动处或肌肉紧张处,易导致留置针与血管壁摩擦,进而造成渗水。建议穿刺时选择血管弹性好、直径适中、远离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减少因活动导致的渗水风险。2、留置针型号不合适:留置针型号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其与血管的匹配度,增加渗水风险。应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确保其与血管良好匹配,减少渗水现象。3、患者活动频繁: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活动频繁,尤其是手部活动,可能导致留置针与血管壁摩擦,引发渗水。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尤其是手部活动,避免留置针与血管壁摩擦。4、血管条件差:患者血管条件差,如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等,可能导致留置针与血管壁贴合不良,引发渗水,在穿刺前应充分评估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留置针型号。5、输液时间过长:长时间输液可能导致药液在血管内积聚,增加血管壁通透性,进而引发渗水。建议合理安排输液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输液,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水现象。此外封管时技术不当,如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等导致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穿刺过程中操作不当,进针角度过大、反复穿刺等损伤血管壁,均可导致留置针针眼处渗水。

李渝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预留针管有什么危害
预留针管一般指静脉留置针,常见危害包括局部感染、液体渗出、皮下血肿、诱发静脉炎、血栓形成等。1、局部感染:静脉留置针比较适合长期输液的患者,可减少每日扎针的痛苦。但静脉留置针会使局部血管有创伤,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入侵,使针眼处有红、肿、热、痛等表现。2、液体外渗:若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过长,与静脉过度摩擦,很可能损伤血管壁内皮,导致药液外渗,影响治疗效果。药物持续渗出,可能使局部软组织肿胀,甚至导致皮肤坏死。3、皮下血肿:若静脉留置针直径过大,穿刺时操作不当等,导致局部组织明显受损,可能引起炎性改变,血液渗出,形成血肿,有肿胀、疼痛等症状。4、诱发静脉炎:药物、静脉留置针刺激等,导致血管内壁细胞受损,可能出现无菌性炎症,诱发静脉炎,局部有疼痛、红肿、硬结等症状。5、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过长、未及时更换,期间反复碰触,输液结束后未及时用肝素盐水封管等,都可能使机体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护士和主治医生。此外,应小心穿脱衣物,以避免牵拉或挂到静脉留置针。为防止感染,穿刺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和干燥。

吴彬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