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登革热属于乙类传染病,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可在蚊子体内增殖,并产生大量的毒素,可通过伊蚊叮咬等方式传播。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出血的患者,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肾上腺色腙片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去蚊虫较多的地方,外出时注意佩戴口罩,以免引起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情况。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