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 消化内科
通常情况下,大便臭肉味可能是饮食不当、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进食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会导致粪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调整饮食,避免进食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症状可逐步缓解。
2、消化不良
如果患者长期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堆积在胃肠道内,也会导致出现粪便异味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是因为肠道中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后,使食物在肠道中长时间堆积,从而出现粪便伴有腥臭味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如频率和粪便性状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除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腹痛、便秘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片、拉西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急性胃肠炎
如果患者食用了不洁的食物,导致细菌感染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可能会出现腹泻、粪便伴有腥臭味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果患者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