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 消化内科
腹痛、血便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直肠息肉、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导致,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1、急性胃肠炎
如果患者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腹部受凉,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胃肠道,使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2、消化性溃疡
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发病期间由于溃疡面不断受到刺激,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以及钝疼的现象,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反酸水的症状。同时由于溃疡面受到破坏,进而出现小血管破裂,因此会造成便血的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指从肠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较小时,一般无明显症状,较大时可出现便血、脱垂、腹痛、腹胀等表现。患者可遵医嘱通过直肠息肉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出血,可能与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患者可以配合医生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也可以通过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止血治疗。
5、急性阑尾炎
可能与细菌入侵、管腔堵塞及炎症形成等原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厌食、寒战、发热等,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出现暗红色水样便。确诊后需遵照医嘱采用阑尾切除术等方式进行处理。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