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痰核流注是中医的一个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核、皮下结核、肺结核。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以颈、腋、股、腘窝等部位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全身症状。
痰核流注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脏腑虚弱,导致湿痰、火毒、痰浊等痰邪凝聚,聚结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日久形成肿块。肿块坚硬如软骨,皮色不变,推之可动,肿块表面皮肤不红,不热,不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能还会伴有发热、口干、咳嗽、胸闷等症状。
痰核流注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夏枯草胶囊、小金丸等药物治疗,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毫针针刺治疗,可取丰隆、曲池、阴陵泉等穴,也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