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洁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中医科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伏天人没精神,可能与暑热伤气、脾胃功能减弱、津液亏损、湿气困脾、心火旺盛等原因有关。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暑热伤气:伏天气温高,暑热邪气容易侵犯人体,耗伤人体的气阴,导致气虚,从而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的症状。可以适当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或药物,如西瓜、苦瓜、菊花茶等,以降低体内的暑热。
2.脾胃功能减弱:由于暑湿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减弱,导致营养吸收不足,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造成身体虚弱和精神不振。此时建议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均衡,以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3.津液亏损:高温下人体出汗多,容易导致体内津液亏损,津液不足无法滋养身体和精神,从而出现口干舌燥、精神萎靡等症状。适量饮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也可以食用一些能够滋养身体的汤水,如银耳汤、绿豆汤等。
4.湿气困脾:中医认为伏天多湿,湿邪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困阻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脾被湿困后,导致身体沉重、精神不振。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薏苡仁等。
5.心火旺盛:中医认为夏季与心相应,暑热容易使心火旺盛,心火过旺则可能扰乱心神,导致心烦意乱、精神难以集中。通过调整作息、进行轻度运动等方式,来养护心神,减少心烦意乱的情绪。常见的轻度运动有瑜伽、慢跑等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伏天建议患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户外高温环境中,以免诱发或加重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