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急性乙肝一般是指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发病时间、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方面。
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通常在感染后1至6个月内发病。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症状明显,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黄疸等。急性乙型肝炎不进行积极治疗会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并且肝功能异常、肝脏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或血清中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症状轻微,但会逐渐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慢性乙型肝炎需要及时治疗,以减缓病情的发展。
如果患者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肝衰竭的情况,则需要通过肝移植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