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荣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骨科
小腿肚子一般是指腓肠肌。两腿的腓肠肌胀痛可能是由缺钙、肌肉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钙
缺钙会导致骨骼密度降低、骨质疏松,进而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腰椎疼痛、牙齿松动、脚后跟疼痛等现象。患者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来改善症状,如遵医嘱在睡前一小时口服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D3咀嚼片等,一般保持每日的钙摄入量为800mg为宜。
2.肌肉劳损
肌肉劳损是指由于过度使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肌肉疲劳和损伤。这种状况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出现微小撕裂,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感,还可能导致肌肉僵硬和运动受限等问题。针对肌肉劳损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和按摩等。患者可适当将小腿抬高至与臀部平齐休息10-15分钟;或采用敲打、拧捏、刮痧、弹拨、牵拉等手法,并结合承山穴、昆仑穴等穴位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多由长期慢性劳损所致。炎症刺激周围神经,会引起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以及疼痛的症状。患者可通过海盐包、热毛巾等热敷的方式放松肌肉,热敷期间建议间隔10分钟左右休息5分钟,以免导致烫伤,必要时也可以遵照医师的意见温水服用复方伤痛胶囊、麝香壮骨膏等药物进行止痛处理。
4.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是因为椎间盘退行性变加上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使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压迫相邻脊神经根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腰痛、腿痛、腿麻、四肢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当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坐骨神经时,就会引发腰部至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对于急性期发作的患者,首先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配合牵引治疗。同时可以考虑遵照医生意见使用美索巴莫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减轻水肿和疼痛,上述两种药物建议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免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因为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一个或多个血栓。血栓阻碍了血液回流,导致患侧肢体肿胀,另外,病变还可能诱发肢体温度升高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物有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温水送服华法林钠片等;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及时手术清除血栓。
针对腓肠肌胀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以评估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当运动,维持正常体重,穿着合适的弹力袜也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