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手机心脏就不舒服,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9-22 09:49:44
周彬

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一看手机心脏就不舒服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度劳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造成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

由于手机具有一定的辐射,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出现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可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过度劳累

如果长期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等症状。建议患者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心肌缺血

如果长期吸烟酗酒,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影响心肌供血供氧情况,从而出现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等症状,在玩手机时可能会加重心脏不舒服的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注意均衡饮食,禁烟禁酒。

4、心律失常

如果长期大量饮酒、经常熬夜,可能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头晕、出汗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避免剧烈运动。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如果长期吸烟酗酒,可能会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胸痛、胸部压迫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还需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一看手机难受
一看手机就心慌难受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缓解和治疗。1、颈椎问题: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可能导致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脑部供血和神经传导,从而引发心慌等症状,应根据医生指导采取针灸、推拿等处理方式。2、视觉疲劳: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容易出现疲劳、干涩等症状,视觉疲劳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慌,应及时闭眼休息。3、电磁辐射敏感: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但部分人可能对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比较敏感,接触后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建议远离手机。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的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当看手机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可能加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心慌,根据医生指导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5、手机依赖戒断反应:如果平时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突然减少使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心理冲突,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进而导致心慌难受的生理反应,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好转。合理控制每天看手机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手机,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和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手机特别不舒服是什么原因
看手机心脏特别不舒服,可能是手机内容刺激、熬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尽快就医,通过日常护理、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1、手机内容刺激:如果患者看手机时主要看刺激性较大的内容,可能会引起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进而影响心脏血液的排出量,进而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此时可以看轻松、愉悦的手机内容,有利于调整心态。2、熬夜:如果患者经常熬夜看手机,可能会影响心脏正常功能,进而出现心脏沉闷感、心率加快等不适感。建议患者控制看手机的时间,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有利于缓解症状。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熬夜看手机的情况下,可导致疾病发作,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等不适感。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小丸、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司匹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力低下,受到病毒感染,容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损坏后可导致心率加快,伴有看手机心痛、咳嗽、胸闷等症状。患者可以配合医生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颗粒、注射用人干扰素α1b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营养心肌细胞、抗病毒的作用。5、心包炎: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炎症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看手机心前区尖锐性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吲哚美辛片、呋塞米片、秋水仙碱片等药物来治疗,有利于缓解疼痛、利尿,减轻炎症反应。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劳累,尽量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按时前往医院复查。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老是不舒服怎么办
心脏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1.及时就医检查:心脏不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心律失常或心肌炎等。建议尽快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心脏健康。2.调整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心脏不适的重要因素。建议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为心脏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3.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不适。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平和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对心脏的负面影响。4.合理用药: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用药物是控制心脏不适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疗效。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5.定期复查:心脏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心电图、血脂等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脏彩超或冠脉造影。通过复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心脏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需从多方面入手综合管理。除了上述措施,还需关注其他可能影响心脏的因素,如环境、遗传等。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预防,可以有效改善心脏不适,提升生活质量。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