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柱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感染病科
乙肝干扰素治疗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并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在人体内不能合成,但能够在体内被激活,起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临床常用的干扰素有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干扰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抑郁症等情况。因此,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必要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