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生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儿内科
宝宝晚上睡觉出汗可能是衣物过多、体质虚弱、缺钙、感染、结核等原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衣物过多
由于宝宝年龄较小,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如果穿盖过多,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就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适当减少衣物后可缓解,家长平时也要注意适当给宝宝增减衣物。
2.体质虚弱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机体气血阴阳亏虚,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腠理开泄,易感受外邪,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可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调理进行改善。饮食上可以适量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
3.缺钙
缺钙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导致夜间睡眠时出汗的现象发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补充钙质和促进其吸收。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可直接口服或稀释后服用,避免与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进食。维生素D滴剂,可直接口服或温水送服,婴幼儿等不宜吞咽者可将内部液体挤出服用。
4.感染
感染性疾病会引起身体免疫反应,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刺激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大于散热,进而出现发热伴随出汗的症状。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细菌感染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则需依据医师建议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较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喂药器或滴管辅助喂药。
5.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袭肺部淋巴系统时,可能会诱发局部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溃疡面,在夜晚睡眠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此时容易出现盗汗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将药片或胶囊内容物混入少量食物或液体中,确保宝宝易于接受并完全服用。
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食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活动力下降等情况。必要时,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做血常规、便常规、胸片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