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皮肤科
耳垂总是长疙瘩又消退,多考虑是毛囊炎引起的,也不排除与过敏、皮脂腺囊肿、局部感染、疖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毛囊炎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毛囊部位受到病原体感染可能会诱发炎症,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可能会出现局部丘疹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燥。
2、过敏
患者如果接触了过敏原或吃了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后,可能会导致耳垂部位出现湿疹样的皮疹,可能会伴随瘙痒的症状。患者可以穿宽松纯棉的衣服,避免过度摩擦,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异丙嗪片、氯雷他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3、皮脂腺囊肿
如果患者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脂分泌旺盛可能会在耳垂部位形成囊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可能会出现破溃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甲硝唑凝胶、红霉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消炎治疗。如果个人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囊肿的方式进行处理。
4、局部感染
如果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局部受到病原体感染以后,可能会诱发炎症,从而对局部皮肤造成刺激,出现长疙瘩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此期间患者也要避免用手抓挠,以免导致皮肤破裂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
5、疖
疖通常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疾病,可能会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等药物辅助改善,如果局部有脓肿的情况,可以通过手术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
另外,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具体的病因,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