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一般来说,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109/L,属于偏高的情况,可能是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代谢及内分泌失调、感染等导致。
1.过敏性疾病:比如哮喘、慢性荨麻疹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的瘙痒症等,由于机体处于一种高免疫应答状态,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增高。此时需遵医嘱进行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并远离致敏原。
2.变态反应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肉芽肿性疾病、变应性血管炎等,因组织产生非溶血性的炎症反应,也会刺激到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缓解症状。
3.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特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会使患者体内有大量幼稚细胞生成,从而引起上述现象发生。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输注浓缩红细胞来改善贫血的情况。
4.代谢及内分泌失调:若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疾病,可能会因为代谢速度加快而使该细胞升高。通常情况下,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甲亢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感染:如果存在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等情况,则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激活巨噬细胞,进而会出现此类表现。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氨苄西林胶囊、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来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在平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跳绳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