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引起的全身组织器官损伤的疾病。患者如果暴露于高辐射的环境中,时间较长就会导致身体受到辐射,患者会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皮肤苍白、头晕、失眠、体温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感、皮肤破损、局部出血等症状。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是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量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肠型急性放射病,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脑型急性放射病,是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
这三种类型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都可以建议患者及时远离放射线,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并且体温超过38.5°C,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建议患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