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梦婕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营养科
缺磷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可能是由于偏食挑食、消化吸收不良、钙摄入过多、大量出汗以及应用抗酸药物等导致。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
1.偏食挑食:如果长期进食过于精细的食物或者经常吃素,会导致体内缺乏磷元素,从而出现身体发育异常的情况。此时需要纠正偏食、挑食的饮食习惯,并且要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以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2.消化吸收不良: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机体对于磷质的吸收利用,进而可引起低磷血症。患者平时要注意合理搭配三餐,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
3.钙摄入过多:日常生活中过量补钙也会抑制磷的吸收,因此容易诱发骨软化症、佝偻病等骨骼系统疾病。建议避免过量补钙,同时还要注意补充其他微量元素,如铁、碘、锌等。
4.大量出汗: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可能会造成体液流失过多,而汗液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磷酸盐成分,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有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低磷血症。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以后症状通常能够自行恢复。
5.应用抗酸药物: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钙D3片等药物,服用不当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干扰肠道内磷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磷浓度。若必须用药,则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盲目滥用。
除了上述情况以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原因也可能引发此情况。如果不适症状严重,建议人们去医院内科完善尿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查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