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精神心理障碍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发育异常、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遗传因素
精神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会增加下一代患病的风险。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2、社会心理因素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游泳、爬山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
3、神经发育异常
如果患者在胚胎时期出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经颅磁刺激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4、脑器质性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脑出血、脑梗死等脑器质性疾病,可能会直接损伤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影响神经信号传导,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引起精神心理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5、躯体疾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此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障碍,还可能会诱发精神心理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抗甲状腺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