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棣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肿瘤综合科
混合型息肉一腺瘤伴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是指在肠道等部位长出的息肉同时具有腺瘤的特点,并且上皮细胞出现了轻度的异常改变。可能与遗传因素、年龄因素、高脂饮食、吸烟与饮酒以及长期炎症刺激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若病情严重,则需尽快就医。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息肉和腺瘤发生风险,进而可能出现异型增生。这是由于特定的基因突变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生长调控异常。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针对性的筛查,如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黏膜细胞的修复和更新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患混合型息肉一腺瘤伴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的几率相对较高。此类人群应更加重视肠道健康检查,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肠道病变。
3.高脂饮食: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和红肉,而较少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使肠道内有害物质停留时间延长,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会增加肠道息肉和腺瘤伴异型增生的风险。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西蓝花、香蕉、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保证营养均衡。
4.吸烟与饮酒:吸烟会使肠道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和营养输送,导致细胞受损和异常增生。饮酒会对肠道黏膜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可增加肠道息肉和腺瘤的发生风险,并促进异型增生的发展。因此建议患者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可通过参加戒烟小组等方式进行戒烟,戒酒则可从逐渐减量开始,直至完全不饮酒。
5.长期炎症刺激:肠道的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上皮细胞反复修复和再生,增加了出现异型增生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硫唑嘌呤、巴柳氮钠等药物缓解肠道炎症,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
混合性息肉腺瘤由柱状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鳞状上皮细胞核移行至柱状细胞内,并且上皮轻度异型增生,因此称为混合性息肉腺瘤。如果存在此类情况,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慢性胃炎、肠化生等疾病,由于炎症刺激而出现此现象。
如果息肉较大或异型增生程度有加重趋势,可考虑遵医嘱在内镜下进行切除。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结肠镜将息肉切除,创伤小、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