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消化内科
肚脐下面小腹隐隐作痛可能是由消化不良、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脐疝、肠梗阻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通常由食物不耐受、胃动力障碍等引起,会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和排空延迟,从而引起小腹部疼痛、腹胀、恶心。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健胃消食片、多潘立酮片等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缓解。其中健胃消食片成人一次4-6片,儿童二至四岁一次2片,五至八岁一次3片,九至十四岁一次4片;一日3次。
2.胃肠炎
胃肠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炎症,当炎症刺激到局部组织时,就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此外,炎症还可能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病毒感染所致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盐酸伐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其中利巴韦林颗粒用温开水完全溶解后口服。
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由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异常等原因导致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针对此病,主要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饮食疗法来改善症状,如减少摄入高脂肪、辛辣食物,如炸鸡、薯条、酸辣粉等,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红薯、土豆等。
4.脐疝
脐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脐部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的包块,当咳嗽、便秘或负重时会导致腹压增加,进而引发剧烈疼痛、呕吐。对于脐疝所致的疼痛,可以通过医生操作使用弹性腹带加压包扎的方式促进疾病的恢复。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瘙痒、红肿等情况。
5.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一段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此时肠腔狭窄或者堵塞,会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进而引发腹部阵发性绞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确诊后需禁食水并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胃肠减压术以减轻肠腔压力。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减少腹胀和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