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儿科
新生儿电解质紊乱可能是由于摄入过多水分、电解质摄入不足、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钠血症等原因所引起的,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根据不同病因对症治疗。
1、摄入过多水分
如果新生儿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的水分,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含量过多,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喂水的方式进行改善。
2、电解质摄入不足
新生儿出生后,胃容量较小,如果摄入的奶量较少,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电解质摄入不足,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增加喂奶量的方式进行改善。
3、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如果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新生儿败血症,导致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4、新生儿低钙血症
新生儿低钙血症主要是由于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引起的。新生儿低钙血症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烦躁不安、睡眠不安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进行治疗。
5、新生儿低钠血症
新生儿低钠血症主要是由于钠摄入不足、排出过多等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低钠血症会导致体内的钠离子水平下降,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钠离子的食物,如香蕉、海带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身体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