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活动度135%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9-15 09:51:31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凝血酶原活动度135%一般是偏高的。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20%。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肝炎、肝硬化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缺乏主要是由于维生素K摄入不足、维生素K吸收障碍等因素引起的。由于维生素K是人体凝血因子的主要成分,如果患者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从而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进行治疗。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是由于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原因所引起的。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氨甲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肝炎

肝炎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饮酒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肝硬化

肝硬化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会引起腹水、黄疸及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高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