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胰蛋白酶偏低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7-27 11:37:25

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抗胰蛋白酶偏低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慢性胰腺炎、胃炎、胃溃疡、肝硬化等,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饮酒、吸烟,可能会导致体内抗胰蛋白酶的水平下降。建议患者需要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

2、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胰腺功能受损,分泌胰蛋白酶的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出现抗胰蛋白酶偏低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布桂嗪、盐酸哌替啶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3、胃炎

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由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抗胰蛋白酶偏低的情况,还可能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

4、胃溃疡

胃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的胃内壁黏膜或更深层次的溃疡。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抗胰蛋白酶偏低的情况,还可能伴有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

5、肝硬化

肝硬化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的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的疾病。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抗胰蛋白酶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