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宝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老年人血压高可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血管弹性减退、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和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进而降低血压。
2.血管弹性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和柔韧性,导致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引起血压上升、缺血、胸闷、胸痛等症状。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如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降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可用温开水整片吞服。这些药物可以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出血,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高血压
遗传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患者可有头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症状。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可遵医嘱温水送服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拮抗剂;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则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需要手术切除狭窄部位。
4.动脉硬化
由于血脂代谢异常,脂肪沉积于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头晕、胸闷气短、前胸疼痛。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一般可以坐位或站立用200ml温水送服,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梗死发生。
5.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脏过滤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水肿、腰痛、尿少、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取坐位或站立,用约200ml温开水送服。这两种药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数值,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情况。同时,均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有助于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