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嗜性细胞是指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率为0.5%~5%,若检查发现该比例偏低可能是检测误差、假性减少、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检测误差:如果在进行血常规时操作不当或者样本受到污染等,则可能会出现结果异常的情况。此时建议患者再次复查,并且以复查的结果为准。
2.假性减少:部分药物如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类药物等可干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对较少的现象发生。另外,在使用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制剂后也可能引起这一情况。通常这种情况属于一过性的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3.免疫系统疾病:如哮喘、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或者是患有湿疹、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机体处于过度免疫状态,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此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4.血液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此类疾病的患者造血功能受损,也会出现上述表现。需完善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例如支持对症治疗、放疗化疗等。
5.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等,这些细菌和病毒感染会导致体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被消耗,进而造成数值降低的情况。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如脾切除术后、放射线损伤等情况也有可能引发此现象。建议患者进一步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做其他方面的检查来判断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