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双肾结晶是指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发现双侧肾脏内有结晶样物质,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平时饮水过少或者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尿液浓缩,从而出现双肾结晶的情况。建议患者平时可以适当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2、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尿酸排泄障碍等原因引起的。由于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内,形成双肾结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非布司他片、别嘌醇片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苯溴马隆片、丙磺舒片等。
3、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是指血钙超过正常范围,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由于血钙浓度过高,会导致肾脏内的钙质沉积,从而引起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钙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鲑降钙素注射液、唑来膦酸钠注射液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比如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
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进入血液,形成双肾结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骨化三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而引起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状态。当人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时,会导致体内的酸性物质增多,从而使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减少,形成双肾结晶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等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