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凤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妇产科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小于0.2IU/L可能是未孕、流产不全、异位妊娠、生化妊娠、葡萄胎等原因引起的。若长期存在月经失调、体毛增多等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妇科就诊,完善B超、性激素六项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未孕:正常情况下,在排卵期同房以后精子和卵子会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并且逐渐向宫腔内移动,当受精卵着床后,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会出现升高的情况。但若未成功受孕,此时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通常不会升高。患者可以间隔3-4天再次复查,了解是否会出现翻倍增长的情况。
2.流产不全:若之前有过人流史或者药流史,但是复查彩超提示宫腔残留比较多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偏低的情况发生。建议及时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新生化颗粒等药物促进残留组织排出,必要时可考虑清宫处理。
3.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常见于输卵管处,由于胎儿无法在异位处生长发育,所以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患者体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降低。一旦确诊需要尽快终止妊娠,如输卵管切除术。
4.生化妊娠: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但并未成功回到子宫内进行着床,从而导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升不明显或者无法检测到,因此可表现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2IU/L。若生化妊娠后宫腔残留物较多,建议患者采取清宫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葡萄胎:是良性疾病,但有恶变的潜能,典型症状为停经之后出现阴道大量流血,而且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会显著增高,但是在后续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滋养细胞坏死而导致其数值下降至较低水平。一经诊断,应及时给予清宫术,以免造成大出血以及转移病灶。
此外,还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该疾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等情况,进而影响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