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耳鼻喉科
临床上常见的耳毒性药物一般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类药物、抗肿瘤药物、利尿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类药物一般有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耳毒性是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导致听力减退、耳鸣、眩晕等症状。
2、水杨酸类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有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
3、抗肿瘤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有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巯嘌呤等,主要通过抑制D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4、利尿剂
如氢氯噻嗪片、氨苯蝶啶片等,长期应用利尿药会导致血容量不足,使内耳血供减少而发生听力损害。因此,必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尽量小剂量短期使用或者间歇用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当出现低血压休克表现时应及时补液加以纠正休克以达到维持正常内耳灌注压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5、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有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的效果,此类药物可能也会有耳毒性。
如果患者需要使用上述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