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普内科
脱水是指体内水分不足,导致血液浓缩、细胞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当人体失去过多的体液时,如通过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途径,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此时,肾脏会保留更多的钠离子来维持血容量,这可能导致高钠血症。同时,由于细胞外液体减少,细胞内液体也会被挤压到细胞外,造成细胞脱水。脱水的症状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头晕、乏力、心悸、视力模糊等。严重脱水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
为了确定是否存在脱水,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实验室检查,例如测量血常规、电解质水平、血糖水平以及尿比重等。此外,医生也可能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口腔黏膜状态和眼窝凹陷程度等体征。低渗性脱水时,应使用等渗氯化钠溶液或浓氯化钠溶液,两者皆有利于提高血钠浓度和血氯浓度;等渗性脱水时,应在补充生理盐水的同时补充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高渗性脱水时,如果是严重的高钠血症,宜输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但应避免快速输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预防脱水的关键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脱水时,要注意饮水应少量多次,可以每次饮用150毫升左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建议喝白开水或淡盐水,以利于水分在体内均匀分布。此外脱水时,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脱水症状。在休息过程中,可以适当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下肢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