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中性粒细胞低代表什么意思

2023-07-11 12:41:39
郑永江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女性中性粒细胞低多考虑是药物因素导致的,也不排除是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时间服用甲泼尼龙、醋酸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通常在停止服用药物后,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会逐渐恢复正常,患者不需要过度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病毒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受到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上述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增加饮水量,并且要注意营养的摄入。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能是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在临床通常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环孢素胶囊、氨基己酸片等药物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及时到就近医院,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后就诊治疗。

相关推荐
中性粒细胞低了一点点
中性粒细胞低了一点点有多种原因,如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因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治疗包括升中性粒细胞治疗如使用相关药物,以及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调整药物、调节免疫等。1、常见原因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例如抗生素中的氯霉素,能抑制骨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减少,还有抗甲状腺药物,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等机制导致中性粒细胞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会攻击中性粒细胞,使其破坏增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可与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脾脏等器官被吞噬破坏,使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干扰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生成,或者使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被破坏、消耗增加。严重的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暂时降低,细菌毒素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虽然中性粒细胞只是低了一点点,但也是骨髓造血功能轻度异常的表现,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改变,出现中性粒细胞轻度减少和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正常生成。2、具体治疗升中性粒细胞治疗:可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能够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提高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要积极控制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多采用对症治疗,让身体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对于细菌感染,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是药物引起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调节免疫,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中性粒细胞轻度降低的预防需谨慎用药,使用可能影响中性粒细胞的药物时要遵医嘱定期监测,积极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并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

田翠环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