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烧手脚发热是怎么回事

2024-04-26 15:30:53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儿科

幼儿发烧手脚发热可能是由感染性发热、脱水热、中枢性发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川崎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发热

由于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入机体后,在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和内源性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烦躁不安等症状。针对感染性发热,抗生素治疗是关键,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建议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并确保用足量温水送服以助药物溶解吸收。

2.脱水热

当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时,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散热过程,引起发热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昏迷。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来纠正电解质失衡,重度则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替代品。家长要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以让孩子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3.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所致,常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膜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出现发热。幼儿可能会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寒战、出汗等症状。对于这类原因引起的发热,首先需要找到原发病灶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辅以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腋窝等处。家长可将干净毛巾蘸温水后,轻拧至不滴水状态,敷于孩子额头及腋窝处。注意水温适中,避免过凉刺激皮肤。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毛巾,保持湿润。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反应缺陷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此时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量减少,但散热障碍,因此会出现手脚发热的情况。还可能出现体温异常、代谢减缓、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补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改善不适症状。服用时家长要确保药物完整、未受损,用适量温水给孩子送服。服药前后避免与食物或牛奶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5.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症,主要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其扩张和血栓形成。疾病的急性期会引起全身血管炎症反应,导致发热、结膜充血等症状。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以控制免疫反应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在注射过程中,注意固定好孩子的手脚,防止针头移位。同时,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建议家长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必要时进行血常规、CRP水平检测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脱水热的症状,避免过度包裹以防加重发热。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