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异常,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8-16 19:55:26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血小板异常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后出汗过多、腹泻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血液浓缩,从而出现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多吃富含水分的蔬菜水果等方式进行改善。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可能与骨髓巨核细胞系基因突变、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小板不正常的情况,可伴有出血、栓塞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可能与电离辐射、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可伴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可能与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异常的情况,可伴有头晕、乏力、耳鸣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放血的方式缓解症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羟基脲等药物进行治疗。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齿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脾切除手术等。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