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26μg/L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9-01 18:01:38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为0-25µg/L。如果检查发现甲胎蛋白26μg/L,则说明存在轻度升高,可能是生理因素、肝炎、肝硬化、肝癌、卵巢癌等原因导致。患者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1.生理因素:孕妇在怀孕早期时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因为胎儿将未成熟的肝细胞带到母体,而这些未成熟的肝细胞会分泌入母体血液中,从而引起上述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无需特殊处理。
2.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影响到甲胎蛋白的代谢,使其释放进入血液中,造成其水平偏高。此时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护肝片等治疗。
3.肝硬化:通常是由多种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所致,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逐渐形成肝硬化,致使肝脏结构受到损伤,使肝细胞修复合成受阻,就会使得该指标异常。对此应遵照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注射液等利尿剂改善腹腔水肿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肝移植手术。
4.肝癌:是发生在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因肝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恶变所导致,因此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出现此类表现。对此患者可以配合医生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使用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药物。
5.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激素等因素有关,当癌肿侵犯局部组织后,也会干扰到甲胎蛋白的排出,所以会出现此现象。确诊后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如肿瘤减灭术,术后联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辅助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腹部超声、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再针对具体原因接受针对性地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