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妊娠心力衰竭是孕期严重的并发症,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而引起。包括原有心脏病加重、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感染、多胎妊娠等,建议及时就医接受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1.原有心脏病加重
孕妇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孕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使原有心脏病病情恶化,导致心力衰竭。若心脏病严重,心功能差,经评估继续妊娠风险极高,可能需要适时终止妊娠。
2.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升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心肌缺血、间质水肿等,易引发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关键。控制血压,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拉贝洛尔片、尼莫地平片、盐酸尼卡地平片等降压药物。
3.贫血
孕期对铁等营养素需求增加,若饮食中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等原因导致严重贫血,可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为了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需增加做功,长期可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建议明确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铁剂补充,如葡萄糖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片等,纠正贫血后心脏功能可能会有所改善。
4.感染
孕期发生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心肌炎症,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脏功能。此外,感染导致的发热、代谢率增加等也会加重心脏负担。针对病原体感染,建议遵医嘱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控制感染后心力衰竭症状可能缓解。
5.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时,孕妇血容量增加比单胎妊娠更为显著,使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多个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孕妇易出现贫血等情况,也增加了心力衰竭的风险。建议加强孕期监护,定期评估孕妇心脏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对于出现心力衰竭迹象的孕妇,应卧床休息,吸氧,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提前终止妊娠。
建议有心脏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的女性,在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心脏评估,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妊娠。对于存在妊娠心力衰竭的孕妇,建议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