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一般来说,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主要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在人体中主要发挥止血的作用。当血管壁破裂时,血小板可以迅速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并且通过释放各种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逐渐形成血栓,堵塞出血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若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0×10^9/L,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等症状。若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时,则为血小板增多,若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300×10^9/L,可能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导致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
若出现血小板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正规医院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术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