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 消化内科
非结合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一般包括生理性因素、溶血性贫血、肝炎、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等。其危害主要包括损伤神经系统、加重肝脏负担、诱发其他并发症、引发黄疸、胃肠道不适等。
一、原因
1、生理性因素:患者在检查前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非结合胆红素一过性升高。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检查。
2、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起的一种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诊治。
3、肝炎:是因为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由于肝功能受到损伤,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也可以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
4、胆管结石:指发生在胆管内的结石,一般是由于胆汁淤积、胆道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由于结石会刺激胆管黏膜,引起胆管痉挛,诱发上述症状。患者需听从医生的指导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还可以配合医生通过胆肠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5、阻塞性黄疸:多见于因胆囊结石所导致的胆道堵塞,使得非结合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出而在体内堆积,进而引发该情况。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采取内镜逆行置管引流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可辅助以支架置入治疗。
二、危害
1、损伤神经系统:由于非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组织,并沉积在神经突触处,进而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减少而出现肌无力症状。此外,高浓度的非结合胆红素还可引起视网膜毒性,影响视觉功能而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加重肝脏负担:若未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则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3、诱发其他并发症:如果长期存在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情况还可能增加结石病的发生概率,甚至还会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而引发出血风险。
4、引发黄疸:因非结合胆红素无法通过毛细胆管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大量堆积于体内会导致患者出现黄疸的情况,表现为小便发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等。
5、胃肠道不适: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吸烟,以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清洁,积极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发生。另外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也应及时进行干预处理,防止病情持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