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 皮肤病与性病科
注射时不消毒容易产生感染类型的脓包,一般有接触性感染的脓包、细菌性感染的脓包、病毒性感染的脓包、真菌性感染的脓包、寄生虫性脓包。
1、接触性感染的脓包
在注射时如果没有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工作,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受到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容易引发接触性感染,此时会导致局部皮肤化脓,甚至会伴随明显的疼痛症状。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2、细菌性感染的脓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此时注射部位也容易受到细菌的入侵,导致该部位的组织出现化脓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局部的组织坏死。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3、病毒性感染的脓包
如果患者在注射的时候使用了未经消毒的针头,可能会导致病毒进入到身体内,进而诱发病毒性感染,也会导致局部皮肤化脓。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
4、真菌性感染的脓包
注射时不消毒可能会诱发真菌性感染,也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化脓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
5、寄生虫性脓包
这是由于未消毒的注射器刺破皮肤后,寄生虫从皮肤进入血液,引发感染而形成的脓包。这种脓包通常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也可能伴随着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依诺沙星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自身的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同时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以及避免熬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