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周 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骨科
骨折后肢体肿胀可能与组织液渗出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淋巴管损伤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和评估,以确定肿胀的原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1.组织液渗出增加
组织液渗出增加通常是由创伤、感染或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组织液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在骨折后,由于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可能会出现组织液渗出增加的现象,导致肢体肿胀。针对组织液渗出增加引起的肿胀,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或氢氯噻嗪片,药物建议用温水来送服,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肿胀。
2.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回流受阻可能是由于肌肉痉挛、压迫或其他原因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失调,使得静脉内的血液无法顺利返回心脏。在骨折后,如果患者处于长期卧床状态,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引起肢体肿胀。为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肿胀,可进行被动活动或穿戴弹力袜,以帮助血液回流至心脏。可以在早上起床后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脱下。定期清洗弹力袜,保持清洁。同时,注意观察腿部皮肤颜色和温度,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是指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当骨折发生时,局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反应加剧,此时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受损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废物清除,进而引起肢体肿胀。针对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肿胀,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毛巾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温度以感觉温暖但不烫手为宜。
4.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管壁损伤等原因导致血液凝固成块,堵塞血管。在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动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阻碍静脉回流,使血液积聚在受伤区域,造成肢体肿胀。对于由血栓形成的肿胀,应采取抗凝治疗,例如使用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来防止血栓扩大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在卧床期间,可每天进行20分钟左右的简单的活动,如脚踝的屈伸运动、腿部肌肉的收缩放松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5.淋巴管损伤
淋巴管损伤可能发生在骨折手术过程中,或者由于外伤导致淋巴管破裂。淋巴管负责将组织间液回收到血液循环中,当其受损时,组织间液不能被有效回收,从而导致水肿。在骨折后,如果淋巴管受损,就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为了恢复淋巴管的功能,可以进行淋巴引流按摩或穿刺引流,以促进淋巴液的流动。穿刺引流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另外骨折后肢体肿胀可能伴随疼痛,建议定期监测肿胀程度和疼痛变化。此外,还应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