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早期一般能治愈,建议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改善。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可能是由于长期吸烟、饮食不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原因所引起的。在疾病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如果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诱发心肌缺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避免病情加重。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心肌缺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肝脏内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缓解心肌缺血的情况。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后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比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戒烟戒酒。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