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分为5种的说法。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过敏反应等,还有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如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等。若出现严重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处理。
1.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疼痛、红肿、硬结等症状,通常在2-3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
2.全身反应:接种疫苗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低热、乏力等症状,多喝水促进身体代谢即可恢复健康。
3.过敏反应:如果患者打完疫苗之后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则可能是由于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过敏的情况所导致。此时需要立即告知医生,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如使用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
4.神经系统损伤:部分人群打了狂犬病疫苗以后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比如头晕、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适当卧床休息,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5.心血管系统损伤:少部分人在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后,也有可能会引起心肌炎和血栓的发生率增加。一旦确诊为心肌炎或者是血栓,就需要及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比如瓣膜置换、溶栓治疗等。
建议患者在接种疫苗后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并且避免抓挠局部,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此外,接种疫苗后需在接种处留观30分钟左右,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