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神经外科
脑垂体瘤是一种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虽然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目前脑垂体瘤尚不能完全治愈。这主要与肿瘤的复杂特性以及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相关,深入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
脑垂体瘤有多种类型,包括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不同类型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存在差异。部分肿瘤具有侵袭性,会侵犯周围的脑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结构,如海绵窦等重要部位,这使得手术难以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即使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残留的肿瘤细胞仍可能继续生长,导致肿瘤复发。而且,一些垂体瘤细胞对药物治疗不敏感,进一步增加了根治的难度。
手术是治疗脑垂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一些位置特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的肿瘤,手术无法做到完全切除。放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患者,然而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且放疗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证完全消除肿瘤细胞。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泌乳素瘤等特定类型,虽然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但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停药,肿瘤可能复发,也难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患者应根据肿瘤类型、大小、位置及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对于泌乳素瘤,可使用溴隐亭等药物控制肿瘤生长。放疗患者要注意防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