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普内科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发低热37.5°C,需要警惕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则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出现低热37.5°C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肺炎
肺炎通常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侵入到肺部黏膜后,会导致局部的组织发生炎性病变,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就会使患者出现上述现象。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控制病情发展,比如头孢克肟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并伴有午后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也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体内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低热情况,并伴随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异常所导致的累及多脏器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临床上以发热、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和肌肉无力为特征表现。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确诊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上述情况还可能是因为风湿性疾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查明原因后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