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宝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普外科
穿刺的风险性一般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穿刺部位疼痛、血管损伤、气胸等情况。
1、出血
穿刺是一种有创的操作,需要在患者的血管内进行,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情况。如果出血量比较多,需要及时进行止血治疗。
2、感染
在穿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从而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分散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穿刺部位疼痛
在进行穿刺时,需要使用特殊的穿刺针刺入到病变的部位,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对局部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能够有所缓解,患者平时要避免做剧烈运动。
4、血管损伤
如果在穿刺的过程中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部的血管受到损伤,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手术的方式进行止血治疗。
5、气胸
如果在穿刺的过程中,穿刺针刺入了患者的肺部,可能会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从而引起气胸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在做完检查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