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消化内科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病史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以及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所致。如果患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并且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出现上述情况。
2、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伴随皮肤瘙痒、尿液发黄等情况。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并且伴随上述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
3、体征
如果患者皮肤、黏膜发黄,并且伴随腹胀、腹痛等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肝掌、蜘蛛痣等症状。此时也可以初步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
4、肝功能检查
如果患者存在肝细胞性黄疸,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可能会出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数值升高的情况,并且可能会伴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数值升高的现象。
5、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肝脏彩超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的方式,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病变的情况,也可以初步诊断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确诊为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水飞蓟宾胶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不建议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也不可以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