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炎症下来了、血小板却升高了可能是药物影响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药物影响:如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等,则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过多的血小板来应对应激状态,从而出现血小板升高的现象。此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该疾病属于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的慢性血液系统肿瘤,会导致外周血中的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并且会抑制巨核细胞的增生和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增多。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羟基脲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该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会使体内的单株多能干细胞过度增殖,进而诱发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遵照医嘱应用羟基脲片、干扰素α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骨髓纤维化早期:骨髓纤维化的早期,会出现网状纤维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形成的现象,所以会影响正常的血小板生成,导致上述指标偏高。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通过输血联合血浆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致使白细胞分化停留在幼稚阶段而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上述表现,还会伴随胸闷气短、身体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配合医生通过口服伊马替尼胶囊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建议此类人群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