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急性肠炎与慢性肠炎的区别在于病因、症状、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
1.病因
急性肠炎通常是由于感染病原微生物、毒素以及受到其他理化性因素的刺激所致。而慢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则相对单一,主要是由于急性肠炎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导致的。
2.症状
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性症状。腹泻的次数可能较多,大便性状不一,有时可能伴有脓血便。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其他伴随性症状。而慢性肠炎则主要表现为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以及腹胀等症状。腹痛主要位于左下腹或右上腹,且排便困难,可能需要借助泻药。
3.病程
急性肠炎的病程较短,通常为数日至一周内自愈;慢性肠炎则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月至数年不等。
4.实验室检查
急性肠炎患者的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慢性肠炎患者可能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血液学改变以及脂肪球阳性的情况。
5.治疗方式
急性肠炎主要通过口服补液盐来防止脱水,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肠炎则需针对具体原因进行药物干预,如遵医嘱食用柳氮磺吡啶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在治疗时,建议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防肠炎的发生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