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临床上,不存在去湿的六位方法这一说法。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去湿应注重清利湿热、健脾益气、化湿燥湿、利水渗湿、清热化湿等。
1、清利湿热
清利湿热是指用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的药物,清除体内湿邪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淋证、带下等病症。常用的药物有车前子、木通、泽泻等。
2、健脾益气
补中益气是指通过补益脾胃,以达到补益气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心悸等病症。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等。
3、化湿燥湿
化湿燥湿是指通过化湿作用达到祛除体内湿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邪困脾所致的泄泻、恶心呕吐、胸膈痞闷等病症。常用的药物有藿香、苍术、厚朴等。
4、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是指通过利水作用达到祛除体内湿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等。
5、清热化湿
通过清热化湿作用达到祛除体内湿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邪气侵袭人体所致的病症,如发热、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等。常用的药物有茵陈、泽泻、黄柏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患者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