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气血不好即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属气血同病。该病常因妇女生产、长期熬夜、久病、外伤出血等原因导致。气血亏虚则会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状,若不积极进行调理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建议气血不足的患者通过饮食调整、艾灸或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或治疗。
1、饮食调整
建议气血不足的患者适当进食鹌鹑、黄鳝、虾、蘑菇、猪血、猪肝、红糖、赤小豆等有助于辅助补气血的食物,还可适当配合进食山药牛腩汤、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等膳食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在调理治疗期间,患者需避免进食菊花、槟榔、生萝卜、荸荠、大蒜等不利于气血调理的食物。
2、艾灸或按摩
建议气血不足的患者可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头部、面部、脚部的保健按摩,有助于疏通经络、活动血脉,还可适当配合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重要穴位,调理气血不足。
3、药物治疗
若患者气血不足的情况经饮食调整以及艾灸、按摩等方式调理后仍未能改善,建议患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阿胶口服液、八珍颗粒等中成药,或阿胶、人参、当归、党参、枸杞、山萸肉、熟地、川芎、白术、茯苓等中药进行调理治疗,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