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才 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普通内科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应在280-320mmol/L之间。血浆渗透压是指每千克水中所含的分子数,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溶质颗粒数量越多,形成的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小。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钾离子等电解质离子维持,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胶体渗透压主要通过白蛋白维持,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若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为低渗状态,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为高渗状态。临床上,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于监控各种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及外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对于监控人工透析和指导脱水药应用有重要意义。
1、血浆渗透压为高渗状态
体内水分的减少或溶质的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高渗状态出现。多见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中暑高热、高渗性脱水等。首先需补充液体,可以补充的是0.45%的低渗盐水,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引起脑水肿,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2、血浆渗透压为低渗状态
体内水量的增加或溶质的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低渗状态出现。多见于心衰、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肾衰竭少尿期、低渗性脱水等。机体血浆渗透压出现低渗状态时,治疗上常以补液为主,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适当补充液体或钠离子。补液的类型通常为高渗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钠溶液,这两种液体都能够增加机体的血氯和血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