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按摩哪个部位

2023-05-23 16:21:03
黄威

黄威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妇产科

保胎一般可以按摩百会穴、神门穴、太冲穴等穴位。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侧耳尖连线之中点取之。若孕妇出现流产征兆,可以通过按摩百会穴进行保胎治疗。

2、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取穴时,患者可以按摩神门穴改善。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一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或触及动脉搏动处。患者可以取坐位或仰卧位,先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太冲穴,每分钟掐压10-20次,掐压时需要保持一分钟左右。

另外,保胎还可以按摩足底的血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若保胎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保胎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需要保证营养均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胡萝卜等。

相关推荐
黄体酮保胎竟增加尿道下裂风险?孕期用药需谨慎!
尿道下裂属于男性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性缺陷,具体表现为尿道在阴茎下方出现异常开口,并且常常伴有腹侧阴茎弯曲。其临床症状有异位尿道口、阴茎下弯、包皮形态异常,以及排尿时尿液呈喷雾状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肛门直肠畸形,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并发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和腹股沟斜疝等问题。尿道下裂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1. 内分泌因素:部分尿道下裂患者存在雄激素受体和 5α - 还原酶缺陷,在受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后,其雄激素的增高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患者的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功能可能存在异常。2. 环境因素:研究表明,妊娠早期使用过黄体酮进行保胎的女性,其分娩的新生儿尿道下裂发生率较高。而且,尿道下裂患者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升高,这提示雌性激素可能会拮抗雄激素的作用,从而增加尿道下裂的发病风险。3. 染色体异常:尿道下裂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包括常染色体畸变和性染色体畸变。4. 基因突变:尿道下裂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基因突变,例如雄激素受体基因、性别决定基因、5α - 还原酶基因、抗苗勒氏管激素基因及 CYP21B 基因等。5. 母体营养缺乏: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缺乏叶酸、维生素 A、维生素 B12 等关键营养物质,可能会增加胎儿患尿道下裂的风险。因此,孕妇在孕期应按照医嘱合理补充营养,以预防胎儿尿道下裂的发生。为了预防尿道下裂的发生,建议孕妇在孕期禁止吸烟、饮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尽量不化妆、不染发,减少有害物质对胎儿的影响。如果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或咨询在线医生,以便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杨克冰 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期用黄体酮保胎?小心宝宝尿道下裂风险!
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缺陷,是尿道在阴茎下方开口并伴有腹侧阴茎弯曲的情况。尿道下裂的临床表现为异位尿道口、阴茎下弯、包皮异常及排尿呈喷雾状等,少数患者可合并肛门直肠畸形,严重者可并发阴茎勃起困难和腹股沟斜疝等。尿道下裂通常与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母体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1. 内分泌因素:部分患者雄激素受体和 5α 还原酶缺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后,尿道下裂患者的雄激素增高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提示尿道下裂患者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异常;2. 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使用过黄体酮保胎的女性,分娩的新生儿尿道下裂发生率较高,同时有研究表明,尿道下裂患者雌二醇和雌酮水平增加,提示雌性激素有拮抗雄激素的作用;3. 染色体异常:尿道下裂患者染色体畸变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包括常染色体畸变及性染色体畸变;4. 基因突变:尿道下裂患者可存在雄激素受体基因、性别决定基因、5α 还原酶基因、抗苗勒氏管激素基因及 CYP21B 基因突变。5. 母体营养缺乏:孕妇在妊娠期间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叶酸、维生素 A、维生素 B12 等,可能增加胎儿发生尿道下裂的风险。孕妇孕期应遵医嘱补充营养,可预防胎儿发生尿道下裂。为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建议孕期禁止吸烟、喝酒,避免熬夜、劳累,尽量不化妆、不染发,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如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或咨询在线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杨克冰 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三甲

黄体酮保胎会增加尿道下裂风险吗?
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性缺陷,具体表现为尿道在阴茎下方异常开口,并常伴随腹侧阴茎弯曲。其临床症状包括异位尿道口、阴茎下弯、包皮形态异常以及排尿时尿液呈喷雾状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肛门直肠畸形,而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并发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和腹股沟斜疝等问题。尿道下裂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内分泌因素:部分尿道下裂患者存在雄激素受体和 5α 还原酶缺陷,导致在受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后,雄激素的增高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提示患者的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可能存在异常。2. 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过黄体酮进行保胎的女性,其分娩的新生儿尿道下裂发生率较高。同时,尿道下裂患者的雌二醇和雌酮水平升高,这提示雌性激素可能拮抗了雄激素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尿道下裂的风险。3. 染色体异常:尿道下裂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包括常染色体畸变和性染色体畸变。4. 基因突变:尿道下裂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雄激素受体基因、性别决定基因、5α 还原酶基因等。5. 母体营养缺乏:孕妇在妊娠期间若缺乏叶酸、维生素 A、维生素 B12 等关键营养物质,可能会增加胎儿发生尿道下裂的风险。因此,孕妇在孕期应遵医嘱合理补充营养,以预防胎儿尿道下裂的发生。为预防尿道下裂的发生,建议孕妇在孕期禁止吸烟、喝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尽量不化妆、不染发,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胎儿的影响。如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或咨询在线医生,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张峰彬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三甲

抱歉,已经没有了哦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