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有什么作用

2023-05-23 16:21:10
郑永江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血常规检查中可以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

嗜酸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仅为负离子的运输细胞,寿命为7-9天,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也称为非活性细胞。一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烧伤等,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释放,这些细胞释放的酸性物质和蛋白水解酶会损伤其他细胞,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以对某些过敏性疾病作出辅助诊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表明身体处于过敏状态,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等疾病,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可能与烧伤、皮肤浸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有关。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