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的常用穴位包括哪些

2023-05-23 16:18:51

孙海涛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中医内科

通常情况下,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悬钟穴、天突穴、廉泉穴、太冲穴、人中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1.悬钟穴:该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在脚外踝尖上三横指处,属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患者遵医嘱针灸悬钟穴具有通络镇痉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中风导致的吞咽困难症状。
2.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正前方,在胸骨上窝中央的位置,是任脉和督脉交会之处。通过对天突穴进行刺激,可以起到宽胸理气、降痰宣肺的功效,从而辅助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3.廉泉穴:廉泉穴位于颈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两侧凹陷中,其位置在咽喉上方一寸的地方。如果配合医生通过廉泉穴进行按摩或者针刺,一般能帮助疏通呼吸道,对于中风后的吞咽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4.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属于肝经的要穴之一。适当按揉此穴位,能够达到平肝息风的目的,进而减轻因中风而引起的吞咽障碍等情况。
5.人中穴:该穴位处于面部,居于鼻尖中点与唇中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具有醒神镇静、清热凉血的功效,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功能异常现象。
此外,还有攒竹穴、承浆穴、人中穴等穴位也对上述情况有一定效果。建议存在此类情况的患者及时到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完善望诊、问诊等检查明确诊断,然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展开全部内容